太鋼鐵路車輪鋼工藝技術
對于太鋼鐵路車輪鋼產銷研團隊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3月份,鐵路車輪鋼連鑄生產線建成投產;5月份,連鑄工藝生產鐵路車輪鋼順利通過中國鐵路總公司的產品認證。這標志著太鋼鐵路車輪鋼研發生產再啟新征程。
鐵路車輪鋼是用于制造各種鐵路機車和車輛車輪的材料。按制造工藝可分為軋制車輪和鑄造車輪,其中由鋼坯軋制的整體輾制車輪在綜合性能、高低倍組織、力學性能、金屬利用率和使用壽命方面均優于鑄造車輪,業內又稱輾鋼車輪。太重是國內生產輾鋼車輪的重要廠家之一,也是太鋼鐵路車輪鋼的重點用戶。
說起太鋼鐵路車輪鋼,不得不提到技術中心型材室研究員李偉。從2003年起,他就開始承擔起了研發鐵路車輪鋼的重任。
一生只為一事來。“我這輩子就干了這一件事。”對于鐵路車輪鋼情有獨鐘的李偉感慨地說。
太鋼生產鐵路車輪鋼已有十多年歷史,并創造過無比輝煌的業績。在2011年,太鋼生產鐵路車輪鋼創出歷史新水平,在太重的市場占有率達到90%。然而,也就在這一年里,國內市場上大量出現了圓坯連鑄工藝生產的鐵路車輪鋼。與太鋼一直生產的模鑄車輪鋼相比,連鑄車輪鋼性能穩定性好、外形尺寸精確、產品成材率高。加上國內火車連續提速,使得生產鐵路車輪的廠家對車輪鋼的質量要求越來越“苛刻”,這讓采用模鑄工藝生產的太鋼鐵路車輪鋼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
屋漏偏逢連陰雨。就在這節骨眼上,太鋼供給太重的鐵路車輪鋼第一次發生了輞裂現象。這是太鋼生產鐵路車輪鋼10多年以來從未出現過的質量問題。同一批次的車輪不得不從全國各地召回。
痛定思痛。太鋼果斷決策,對車輪鋼生產線進行模鑄向連鑄的徹底改造。
為了盡快實現向圓坯連鑄工藝的轉變,技術中心和煉鋼一廠的技術人員積極跟蹤國內外最新工藝技術動態,對圓坯連鑄工藝一步步摸索著。挑燈夜戰在那時是常態。
看著太鋼人不分晝夜地工作,還在新生產線做技術支持的外國專家也被感動了。從來沒有加班習慣的外方專家也經常留下來,與我方人員一起攻克難關。
就是這樣,新的生產線很快建成投產,接著又取得了中國鐵路總公司的產品認證資格。
拿到了“出生證”的產銷研團隊深知,真正的戰斗其實才剛剛打響。讓新投產的車輪鋼連鑄生產線盡快達產達效,成為他們必須要邁過的第一道坎。
成生偉,北京科技大學畢業的博士生,專業性非常強。他在新生產線投產時加入了車輪鋼研發團隊。有著數學模型專業背景的他,承擔了團隊里大量的數據分析任務。
一堆又一堆的分析試驗材料從現場拉回到了成生偉的實驗室,竟垛得有一人多高,這些試驗材料成了整天陪伴成生偉的“寶貝”。
試驗數據分析的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為了加快攻關進度,技術中心跨科室成立了強有力的團隊,開展了從工藝研究到質量分析的全過程攻關。
夜已經深了,可在技術中心召開的關于鐵路車輪鋼的討論會還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這樣的會,每天都要開。有公司主管領導、有部門領導、有技術研發人員、有生產廠負責人、有營銷人員,從頭到尾一條線上的相關人員全部參加。
“每一次難題的破解,都要靠幾千個數據分析加以支撐,好在每天都有新的發現。”說到當時攻關的日子,李偉感慨地說。
緊張的日子里,面紅耳赤的爭論自然是免不了的。這當中,李偉的壓力最大。因為他是鐵路車輪鋼的牽頭人,相關技術方案都要由他來決定。對于技術方案,他有著自己的堅持。有人說他倔,甚至有人說他“一根筋”。而他說,搞科研就得是“一根筋”,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只要方向對就得堅持。
在技術上較真的李偉,在市場和客戶那里,卻成了一個虔誠十足的傾聽者。他說,只有聽得仔細,才能找到客戶要求的隱性指標,才能準確轉化為各個工序的操作標準。
“那時的檢驗量實在是太大了。我們24小時隨時待命,倒班人員不夠,就連軸轉。困了躺一會,來料了就趕快做。連我們檢驗都忙成這樣,可想而知那些搞技術的和現場生產的有多累。”回憶起那段時間,技術中心化驗室的一名工作人員這樣說。
為了一個技術參數的準確無誤,攻關團隊成員可謂是絞盡腦汁、拼盡全力。他們在一點點地比對、調整中慢慢找規律,并將反復修改完善的操作細節一一編寫成要領,分發到操作工手上。
再過幾個小時,就要澆鋼了。為了確保操作準確無誤,煉鋼一廠指定了業績最好的操作手。為了盡快熟悉連鑄工藝流程,盡快掌握連鑄工藝特點,煉鋼一廠組織相關人員到板坯連鑄工藝生產經驗豐富的兄弟廠取經。回到崗位后,操作工對照自己的工作要領,不斷揣摩。有的職工,下了班還要再看看下一班人員的操作情況。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2016年春節。臘月二十七那天,國內鐵路車輪鋼專家被請到了太鋼。看到絲毫沒有被年味沖淡的科研生產氛圍,專家們被感動了。
付出總有回報。春節過后,鐵路車輪鋼超聲波探傷經過了中國鐵路總公司史上最嚴格的檢測,合格率達到99.7%。
“之所以稱史上最嚴格的檢測,是因為已經達到了現有超聲波探傷設備的極限。這樣的檢測合格,也就意味著,太鋼鐵路車輪鋼在超探質量方面與國內車輪鋼一流水平非常接近。”李偉這樣說。
談起攻關歷程,團隊成員感慨頗多。
“在最困難的時候,領導的支持很重要。上至公司主管領導,下到部門領導,都是行業專家。他們不遺余力地尋求各種渠道,借力生力,給了團隊成員極大的鼓舞。”李偉說。
“團結協作很重要。每一個節點都恪盡職守,環環相扣,給車輪鋼搶時間、搶進度、搶用戶,才有了今天的局面。”煉鋼一廠總工趙大同說。
各級領導想方設法鼓士氣,技術人員不厭其煩解難題,操作人員不折不扣嚴執行,檢驗人員隨時待命聽召喚……這正是我們當下呼喚的工匠精神的生動體現。這也不禁讓記者想起了公司科技質量大會上提出的“五力”——凝聚力、協同力、生命力、爆發力、執行力,這不正是“五力”要求的生動體現嗎?!
李秋蘭,太重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在談到太鋼鐵路車輪鋼時,她的表情顯得非常輕松。
“太鋼鐵路車輪鋼近期質量提升非常快,超聲波探傷合格率與國內一流水平相當,我們的職工在使用中反映也很好。差距就在于成分控制、低倍分析、尺寸精度等方面的穩定性,這與太鋼剛進行工藝改造有關。以太鋼當前質量進步的速度來看,真正躋身國內一流水平為時不遠。”李秋蘭帶著理解的口吻說。
在結束本次采訪時,記者了解到:近期,太重鐵路車輪鋼訂貨量呈直線上升的態勢,這給了科研生產人員極大的鼓舞。
我們堅信,有這樣一支優秀的攻關團隊,太鋼鐵路車輪鋼真正躋身于國內先進行列必將成為現實。